發布時間:2022-08-22 | 關注:
廣大青年成長成才要勵志勤學、加強磨練
——習近平在中國政法大學座談會上的講話(部分)
對青年和高校學生的要求,我講了不少。二〇一四年五月在北京大學同師生座談時,我提了四點要求:要勤學,下得苦功夫,求得真學問;要修德,加強道德修養,注重道德實踐;要明辨,善于明辨是非,善于決斷選擇;要篤實,扎扎實實干事,踏踏實實做人。今天,我再提幾點希望。
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、精神狀態、綜合素質,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,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,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,需要一代又一代有理想、有知識、有道德、有擔當的青年為之奮斗。這方面,黨和人民對廣大青年寄予厚望,正所謂“人事有代謝,往來成古今”。中國的未來屬于青年,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屬于青年。
一個人成長成才,內因起決定作用。在千帆競發、百舸爭流的奮進時代,廣大青年要登高望遠,特別是要勵志勤學、加強磨練。志向是奮斗的原動力,也是人生的定盤星。古人說:“志不立,天下無可成之事。”“人茍能自立志,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?”人非生來就注定能干什么。能不能干什么,首先看志向。我多次講,青少年要扣好人生第一??圩?,這第一??圩泳褪窃缌⒅鞠?、有正確的價值觀。從古至今大凡有作為的人,無一不是志向遠大的人。一個有意義的人生,必定是同人民一道拼搏、同祖國一道前進的人生,必定是有信念、有夢想、有奮斗、有奉獻的人生。當今中國最鮮明的時代主題,就是實現“兩個一百年”奮斗目標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。當代青年勵志,要樹立與這個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,勇于擔當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。要立志干大事,而不是當大官、求大名、圖大利;立志為國家、為人民、為社會多作貢獻,而不是只顧個人、只顧小家、只顧親友。有了這樣的志向,就有了正確的人生航向,有了不竭的前進動力。
青年處于人生積累階段,需要像海綿汲水一樣汲取知識?,F在,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,大量新知識爆炸式產生。廣大青年抓學習,既要惜時如金、孜孜不倦,下一番心無旁騖、靜謐自怡的功夫,又要突出主干、擇其精要,努力做到又博又專、愈博愈專。特別是要克服浮躁之氣,靜下來多讀經典,多知其所以然。網絡閱讀具有方便、即時等特點,是現代閱讀的重要方式,大家要合理利用。同時,充斥網絡的大量信息魚龍混雜、良莠不齊,有的虛假失真,有的缺乏知識含量,因此要特別注意取舍,以免使學習時間碎片化,以免因接受不良信息而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。
思維能力是人類認識世界、改造世界能力的最直接體現。人要使自己聰明起來,最根本的辦法是培養思維能力。這就是古人說的“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”。青年時期是培養和訓練科學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,無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,都要把學習同思考、觀察同思考、實踐同思考緊密結合起來,保持對新事物的敏銳,學會用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,善于把握歷史和時代的發展方向,善于把握社會生活的主流和支流、現象和本質,不能主觀片面、人云亦云,更不能跟著錯誤的認識跑。要充分發揮青年的創造精神,勇于開拓實踐,勇于探索真理。養成了歷史思維、辯證思維、系統思維、創新思維的習慣,終身受用。
一個人的一生,總是要廣泛接觸社會,總是要干很多事,總是要經歷一道道坡坎。能不能在大量誘惑面前保持定力,能不能勇敢戰勝前進中的困難,能不能“勝不驕、敗不餒”,從青年時期就加強意志和品德的磨練十分重要。堅強的意志,往往是在一次次順境和逆境的考驗中形成的。青年在成長和奮斗中,會收獲成功和喜悅,也會面臨困難和壓力。要正確對待一時的成敗得失,處優而不養尊,受挫而不短志,使順境逆境都成為人生的財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。特別是面對挫折,要有波瀾不驚的心理素質、百折不撓的進取意志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,“吃一塹,長一智”,用蘊含在挫折中的教訓指導人生,使人生獲得超越。一個人的品德,是人格之本,是無價之寶,金錢買不下來,權力換不來,邪惡壓不住,歲月抹不掉。廣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塊玉,要時常用真善美來雕琢自己,努力使自己成為高尚的人。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,大家特別要增強定力、管住自己,努力培養高潔的操行和純樸的情感,以良好的品德去贏得人生和事業的成就。
來源:《論黨的青年工作》/中央文獻出版社